伟德国际官网

图片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深圳市盐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

来源:伟德国际官网 发布时间:2013-11-01
人工智能朗读:
(2006年2月23日深圳市盐田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


    “十一五”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盐田效益盐田,建设现代化旅游海港城区的重要时期。制订并实施盐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区委、区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精品战略,强化“四大支柱”(港口强区、旅游旺区、文化立区、工贸兴区),营造“五大环境”(政务环境、治安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五”计划目标全面完成:
    ——本区生产总值149.85亿元,为2000年50.64亿元的2.96倍,年均增长21.6%,完成“十五”计划的(下同)148%;
    ——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01亿元,为2000年4.3亿元的1.86倍,年均增长13.2%,完成100%;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387.33亿元,为2000年177.2亿元的2.18倍,年均增长16.9%,完成1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5亿元,为2000年10.0亿元的1.88倍,年均增长13.4%,完成11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213.6亿元,完成178%;
    ——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7.0亿美元,完成140%;
    ——出口总额64.03亿美元,为2000年21.1亿美元的3.03倍,年均增长24.9%,完成173%。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
    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区域经济总量翻一番多,突破100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辖区税收总额和财政总收入均突破10亿元,分别达到15.1亿元和12.5亿元,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效率居全市前列,万元GDP能耗0.55吨标准煤,万元GDP建设用地10.6平方米,万元GDP水耗19.04立方米。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二产业年均增长23.2%,第三产业年均增长20.6%,三次产业比重为0.0∶38.0∶62.0。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业稳步发展,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65.4亿元,占工业总
产值的68.5%,年均增长16%。
    (二)龙头产业迅速壮大,产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港口物流业发展迅速,盐田港区港口建设投资累计达100多亿元,集装箱吞吐量由2000年的214.7万标箱增长到2005年的766万标箱,年均增长29.0%,单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跃居全国第一,并被评选为“2005-2006年度全球最佳集装箱港口”。港口发展带动了货运和仓储业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2005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占本区生产总值41.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6%。旅游业初具规模,东部华侨城大型综合旅游项目落户盐田,明思克航母、海洋世界等景点(区)成为深圳重要的旅游景点,2005年接待游客达907.62万人次,年均增长4.1%。宾馆酒店等相关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显著提高,2005年宾馆酒店接待过夜游客44.3万人次,年均增长32%。成功举办了四届黄金海岸旅游节,“黄金海岸”旅游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和管理迈上新台阶
    建成和改造了明珠立交、梧桐山盘山公路等重大交通设施,提升了辖区通行能力。建成并启用区行政文化中心、盐田区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固本强基社区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建成了14个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完善了一批社区文体设施。建设了覆盖全区的宽带综合信息网,网络基础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整治盐田、沙头角河等部分河流及污水管网,逐步提高了水环境质量。建成盐田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重大环保设施,全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65.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率达到100%。实施“净畅宁”工程,深入开展“梳理行动”。辖区乱搭建全部拆除,违法抢建风潮得到有效遏止,荣获“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梳理行动标兵单位”称号。成立了区旧城旧村改造专门机构,积极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工作,盐田三、四村及西山吓村整体搬迁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方便,增建3个公园,公共绿地面积由167.8公顷增加到198.5公顷。
    (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梅沙街道办事处、盐田海事处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加强,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社区文化蓬勃发展,获得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区称号。军民“双拥”共建活动持续深入,荣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区”称号。成立了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了居民科学素养。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新建盐田外国语小学等4所中小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荣获“广东省教育强区”称号,田东中学英语科组获得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建立健全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建立动物防疫监督体系,经受住了“非典”等疫病的严峻考验。社康中心网点覆盖面达100%,建成“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至2004年,连续获得“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被省政府评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2005年被评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五)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建设“平安盐田”成效显著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2005年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2.09万元,年均增长6.4%,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7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9.3平方米,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以市场机制为主的全方位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五年共促进1884名户籍居民实现就业。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信访案件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维护外来工合法权益,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第一期廉租房,48户无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对困难失业人员实行托底安置,帮扶“零就业”家庭。开办了“慈善超市”,实施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2005年户籍居民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5%。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状况保持良好,区公安分局获得“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出租屋清理整顿工作成绩突出,发生在出租屋内的各类案件明显减少。建立健全了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信访工作得到加强,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得到及时化解。市场监管得到加强,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未发生一起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人民群众健
康安全得到保障。“清无”工作成绩显著,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
    (六)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新型管理体制活力显现
    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了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撤消了沙头角镇,设立了沙头角和海山两个街道办事处,在全市率先设立了区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企业便利直通车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实行了教育、卫生系统人事制度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调动了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效。21户区属国企完成改制,改制面超过90%,国有资产管理和企业监管逐步规范化。创建了具有盐田特色的“会站分离”社区治理模式,成功直选了社区居委会,改进和加强了社区工作和服务,推进了社区基层民主,获得“第三届(2005-2006)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十五”期间,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现代化的港口物流枢纽城区、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区、高品位的文化和生态城区目标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实现较富裕的小康。“十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我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第二章 发展环境
    (一)面临的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顺利实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为我区参与国际与区域经济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泛珠三角地区间的合作更加紧密,CEPA的实施和深港一体化趋势加快,深港两地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更加紧密,将有利于我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和港口物流业、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市、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为总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东西港区和六大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区港联动”有效实施,为我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总部经济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和主要问题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摩擦加剧,风险系数增大。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将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周边港口发展带来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些都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区自身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土地空间狭小、人才资源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交通等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发展需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应对。
    第三章 战略目标
    “十一五”期间,盐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和谐盐田效益盐田的目标,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线,继续实施精品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深化各项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初步建成现代化的港口物流枢纽城区、优美的滨海旅游城区、高品位的文化和生态城区,确保201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今后五年,盐田区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盐田效益盐田的主要目标是:
    1、经济总量再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能源消耗降低的基础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年均增长15%,实现本区生产总值在“十五”期间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人均GDP超过14000美元。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达到0.0∶32.0∶68.0。做强港口物流业,壮大旅游业,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增加,实现产业升级换代。适度发展总部经济,实现生产阶段的高端化。
    3、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筑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过境交通、疏港交通和市政交通的有效分离,基本缓解交通瓶颈问题。基本完成旧城旧村改造,城区面貌大幅改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建成国家生态区。综合整治辖区水环境,建成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树立节约意识,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建成节能环保示范区。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在辖区就读的户籍适龄儿童和少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书本费,推行12年义务教育。辖区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公共安全体系健全,“平安盐田”建设取得新成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区治理上新台阶。打造深圳最为安全、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
    5、创新动力不断增强,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建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活力。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居民生活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要。
    到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性指标如下:
    ——实现本区生产总值301亿元,年均增长15%;
    ——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2.9亿元,年均增长10%;
    ——工业增加值80亿元,年均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亿元,年均增长9%;
    ——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250亿元;
    ——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5亿美元;
    ——出口总额98.5亿美元,年均增长9%。
    到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如下:
    ——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
    ——户籍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控制在2.2以内;
    ——万元GDP能耗0.5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10%;
    ——万元GDP水耗15立方米/万元,年均下降5%;
    ——万元GDP建设用地7.8平方米/万元,年均下降6%。
    第四章 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第一节 产业发展
    坚持“产业第一,效益为先”的方针,充分利用港口资源、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资源优势,做强港口物流业,壮大旅游业,做精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总部经济,繁荣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构筑完整产业链,做强港口物流业
    强化对港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指导。高标准制定港口物流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物流要素的空间布局,做到产业发展和空间统筹的有机统一。整合港口后方陆域土地资源,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辐射泛珠三角,拓展物流业发展腹地。充分发挥物流等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物流市场经营秩序,改善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加强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推动盐田港三期扩建工程的顺利建设,不断完善港口综合配套设施,力争到201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00万标箱。建设完成东部沿海高速公路莲塘至盐田段(深盐第二通道)、盐排高速公路、梧桐山立交等项目,发展海铁联运,加紧完善港口交通集疏运网络。推进港区公用停车场建设,逐步完善后方陆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港口物流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各类港口物流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区港联动”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盐田港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实施“区港联动”。吸引并聚集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参与盐田港保税物流园区物流设施的建设和经营。整合区港资源,促进货物在境内外快速集拼、快速流动和快速集运,形成高效运作的物流产业体系。促进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的集成,把盐田港保税物流
园区建设成为现代物流基地。加大物流专项招商引资力度。把握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引进具有全球经营网络和强大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国际采购集团、国际航运集团、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完善港口物流产业链,促进物流模式向一体化、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转变。
    2、全面提升产业档次,壮大旅游业
    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科学、合理、适度开发山海、人文旅游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建成东部华侨城旅游项目,鼓励对现有旅游项目进行二次开发与深入挖掘,形成旅游产品组合,提高竞争力。加强与香港等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合作,积极开发近山、亲海等特色旅游项目。完善旅游产业链。加快完善大梅沙片区旅游配套设施,推动京基大梅沙喜来登酒店、万科国际会议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档次和能力。努力提高旅游产业附加值,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具有浓郁海滨风情和生态文化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培育旅游品牌形象。把旅游品牌的塑造与城市整体形象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打造“黄金海岸,蓝色盐田”旅游品牌。把“黄金海岸旅游节”办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旅游节庆活动。加强旅游项目和线路的对外宣传和推介,提升盐田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强化政府规范、引导、监督、服务职能,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提高旅游安全度、舒适度和美誉度。
    3、鼓励自主创新,做精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完成中兴通讯研发与培训基地、大百汇生物科技园、唯冠数码液晶高科技生产基地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科技产业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北山工业区招商引资中,向创新型科技企业倾斜,重点发展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利用土地,适度发展总部经济。推进老工业区的功能改造和置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转移低附加值产业,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引导鼓励田心、太平洋等老工业区功能改造和产业升级,积极推进沙头角保税区产业转型,增创保税区政策和体制新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和贡献度。大力扶持创新型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扶持安科讯、超美科技等
创新型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功能,积极吸引拥有原创技术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切实提高我区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和质量。
    4、改善业态结构,繁荣商贸服务业
    科学规划商贸服务业发展。以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为目标,合理规划商业布局。改善业态结构,推广现代商贸流通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家,重点发展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和社区便利店。建成区商业中心、片区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网点“三位一体”的商业网络结构,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业态先进、方便周到”的现代商业零售体系。繁荣特色市场。继续加大力度规范中英街经营秩序,认真研究中英街的商业定位和价值,整合资源,改善环境,提高档次,建成具有品牌特色,信誉度较高的边境商贸市场。促进盐田海鲜食街健康发展。配合东部华侨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特色梅沙风味饮食街和旅游商品市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依托港口物流业、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健全专业服务体系,积极吸引金融、保险、会计、法律、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落户,形成中介服务业与龙头产业之间互为促进、联动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积极培育和规范社会管理服务、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文体教育等居民服务业发展,不断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5、依托山海人文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盐田山海和人文资源优势,加大文化产品开发力度。加快文化产业化进程,推进文化旅游业、影视制作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引进和扶持一批有品牌、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逐步形成产业规模效应,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二节 城市建设与管理
    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形成空间结构合理、主导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三大功能片区协调发展的格局,使盐田成为深圳的一张城市新名片。
    1、凸显海港旅游城区特色,继续完善三大功能区
    以沙头角—海山为中心的行政商务区:开发和建设区行政文化中心南广场,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老工业区功能提升改造,促进商贸业的发展,建成盐田的行政、文化、商务和娱乐核心功能区。以盐田片区为中心的港口物流枢纽区:围绕港口规划建设,发挥“区港联动”优势,完善疏港通道,加快建设以盐田港及其后方陆域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的深圳东部物流园区。以梅沙—三洲田为中心的旅游度假区:以东部华侨城旅游项目的建设为契机,加强梅沙腹地建设力度,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把三洲田片区建设成为贴近自然、休闲娱乐的生态旅游佳境。构建以大、小梅沙和三洲田为依托的滨海旅游度假区。
    2、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构筑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疏港交通与过境交通路网,调整完善区内道路网络结构,建设改造城市次干道,打通辖区道路微循环,明确主次干道功能,实现内部交通与过境交通、疏港交通的有机分离。配套建设现代化停车场,完善城市静态交通系统。积极推进深圳轨道交通8号线前期工作。配合港口、口岸、高速公路及干线道路的建设,发展物流中心和换乘中心,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运输效率。形成内外交通分道、客货运输分离、运输通畅、出行便捷的现代化区域交通网络,基本缓解制约盐田区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根据旧城旧村实际情况,采取整体拆建、整体搬迁、局部拆建、局部搬迁和综合整治等改造模式。以做好盐田三、四村和西山吓村整体搬迁和异地重建为重点,以暗径东村改造为突破,经过5年努力,基本完成旧城旧村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注重体现滨海旅游城区特色。通过改造,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在改造过程中,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使老百姓得到实惠。建设“数字盐田”。进一步完善城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推广步伐,重点建设区应急指挥决策、社会治安电子监控、社区公共服务等系统。实现社区信息化,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支持和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电子商务在港口物流、旅游、制造业、外贸等领域的应用。
    3、健全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大违法违章建筑和城中村整治力度,加强对城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监管。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扩大城市管理覆盖面。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根本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难题,努力构建责任明确、全面广泛、规范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
    第三节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
    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综合治理水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合理高效利用,加快实现“三个创建”,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创建国家生态区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维护山海资源生态价值。坚持合理开发、循环利用、高效产出的原则,做好森林资源、海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理性开发。以全面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实现经济和资源、环境、社会的有机统一。
    2、强化水污染治理,创建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
    完成“两河一湾”整治工程,沙头角河和盐田河达到“不黑不臭“的要求,营造适意散步、运动、休闲的绿带水廊;在沙头湾实施海滨栈道景观改造和海底清淤工程。完成全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到2010年,全区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市河流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水质国际标准达标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水环境治理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建立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建节能环保示范区
    正确认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全面树立节约意识,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和东部华侨城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特别要珍惜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积极发展节地产业,提高土地集约开发力度,形成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把资源综合利用与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突破口,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建设节约型机关和节约型社区。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建立新型资源节约型考核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建设节能环保示范区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第四节 和谐盐田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妥善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平安盐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维护和谐劳动关系
    大力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继续实施并完善对困难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办法。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大力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健全劳动关系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基层预防调解机制,实行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建立用人单位劳动守法诚信档案及重大劳动违法社会公示制度,严厉查处劳动违法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城镇户籍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建立健全涵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内容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帮困扶弱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廉租房,落实“低保”、困难女性及儿童、残疾人等救助对象各项救济补助、优待办法,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开展军地互办实事,以文化拥军、智力和科技拥军为特色,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努力创建“广东省双拥模范区”。到2010年,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超过96%。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水平
    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和改革。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的比重,在辖区就读的户籍适龄儿童和少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书本费,推行12年义务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规范化、均衡化的基础上实现中小学教育优质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引进一批名优教师,实现小学教师、中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5%和95%,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教育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形成科学的人事管理和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创建学习型城区,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到2010年,常住人口幼儿入园率达100%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初中毕业生就读高一级学校入学率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以上。
    4、繁荣文化事业,提高居民精神生活水平
    按照深圳市“文化立市”战略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建立和完善区、街道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繁荣旅游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等,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生活。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提升区域的文化品位。积极培育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加强文物保护,挖掘辖区历史文化资源,争取将“中英街界碑”升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抓好体育进社区到基层工作,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形成全民健身的风尚,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建设盐田区综合体育馆、大梅沙国际水上运动中心等体育设施,鼓励和支持重点竞技体育项目发展。
    5、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基本医疗服务的责任,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基本医疗服务提供系统和投入保障机制,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种形式办医和公平、有序竞争的医疗服务格局,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优先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形成以区人民医院和盐港医院为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二级医疗救治网络,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康复回社区”。完善疾病预防监控管理机制,加强对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和妇幼卫生保健。发展医疗特色专科,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转变卫生行政部门职能,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加强行业监管,推进卫生文化建设。“卫生保健、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实现现代化,居民健康及卫生服务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6、完善人口调控机制,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完善人口管理机制,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升计生服务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到2010年,建立“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新机制。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
    7、完善社区治理体制,建设和谐社区
    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倡导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社会的和谐。加强固本强基项目建设,改善社区公共服务条件,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拓宽社区服务领域。鼓励和支持福利性服务、公益性服务、志愿者服务、商业服务等机构参与社区综合服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新型社区综合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发展社区文化、社区教育,培育健康的社区风尚。以优化社区人居环境为目标,全力打造“绿色社区”。全面建设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和谐社区。
    8、构建新型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平安盐田”
    以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为重点领域,建立健全预警体系、应急救援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及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出租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对重大刑事案件、恐怖袭击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社会治安“首善之区”。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认真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加强防灾
救灾体系建设,提高对台风、山体崩塌、滑坡、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防灾抗灾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消防事故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力度,降低事故灾难发生率,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提高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协调机制,杜绝违法地下食品加工,加强流通市场和消费领域的检测和监督,加快工业区食堂建设,努力打造食品安全放心工程。
    第五章 制度创新和体制保障
    以创新为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稳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民间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构筑人才高地,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增强发展活力。
    (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法》,切实加强政府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执政能力,加强政府执行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投资体制、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高效化、优质化,全面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人大的行政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策权,充分发挥政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建立社会发展综合决策与执行机制。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树立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鼓励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等领域有所创新。
    (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改制和资产重组,形成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国有资本调整改革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形成产权明晰、责任到位、监管有效、运作规范的监管体制。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的市场环境,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我区产业发展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进入港口物流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活跃区域经济,增强经济竞争力。积极支持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发挥民间非营利组织在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福利。
    (三)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是实现“十一五”各项目标的重要保障。推进重大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效率,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建立区领导负责的重大项目强力推进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行重大项目情况通报制、督办函制,形成重大项目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直通车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大工作力度,对重大项目给予全力配合和支持。确保盐田港三期扩建工程等产业重点项目、区综合体育馆等社会事业重点项目、东部沿海高速公路莲塘至盐田段(深盐第二
通道)等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按期完工。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
    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实行开放式人才引进政策,增强深圳东部人力资源市场的辐射力,完善服务功能,多层次、多渠道为盐田区建设吸引人才。重点引进和培养现代化物流业、旅游业管理人才,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完善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建立人力资源、柔性流动机制,充分调动经济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各类科技企业推行技术入股、员工持股和期股制度。

分享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