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官网

图片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

关于深圳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伟德国际官网 发布时间:2017-08-01
人工智能朗读:

——2016年1月31日在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伟德国际官网主任 王宏彬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作关于深圳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态势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对深圳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市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基本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质量型发展优势凸显。经济发展稳中提升,在国际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得益于早转型快升级,我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7502.99亿元,增长8.9%,稳居国内大中城市第四位。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人均GDP达15.8万元,稳居国内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达30.9%,跃居全国省级财政第一,规模达到2727.1亿元,上升至国内城市第三位。资源能源消耗水平继续下降,万元GDP能耗下降3%,万元GDP水耗下降6%,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7.8%,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污染物减排年度目标全面完成。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价值含量、绿色含量显著提升,发展方式转型、增长动力升级迈上新台阶。

  (二)创新主引擎作用突出。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出台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促进创客发展若干措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向引领式创新和全面创新迈进。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7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5%。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3905件,增长18.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14.3%,达13308件,占全国比重为46.9%,连续十二年居全国首位。国家基因库一期投入使用,新增各类创新载体176家,累计达到1283家。创新型经济持续发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847.9亿元,增长13%,其中,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增加值达到1483亿元,增长16.2%;新增78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5524家。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更加完善,VC/PE机构达4.6万家,注册资本超过2.7万亿元。引进“孔雀计划”创新团队20个、“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9个,新增58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青少年创新专项计划,新增创客空间42个、创客服务平台30个。成功举办首届深圳国际创客周;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主会场中,深圳是参展项目最多的城市。成功举办第十七届高交会。

  (三)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8.8%,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合计占GDP比重超过70%,均创历史新高。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组织实施12批专项资金扶持计划,扶持项目约2350个,推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7003.5亿元,增长16.1%;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542.8亿元,占GDP比重为14.5%,增速达15.9%,高于GDP增速7个百分点;金融业总资产达到8.6万亿元,稳居国内第三;新增法人金融机构20家,累计达160家。物流枢纽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421万标箱,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三位;机场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新开国际航线5条,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9.5%,达3972万人次。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顺利推进,专业服务、高端旅游等发展加快。优势传统产业加速向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成功举办首届深圳时装周,清理淘汰低端企业超过2000家。总部经济稳步壮大,浪潮集团南方国际总部等10家总部企业落户。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华星光电二期项目投产,阿里巴巴集团国际运营总部、天安云谷产业园一期等项目竣工。

  需求结构更趋协调。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298.3亿元,增长21.4%,增速创十七年来新高。社会投资额为264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80.3%,民间资本活力全面释放。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62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017.8亿元,增长2%,扣除一次性政策因素后增长9.7%。网上消费高速增长,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销售额568.2亿元,增长36.4%。进出口总额达4425.5亿美元,下降9.3%,其中出口额2640.8亿美元,实现二十三连冠。外贸结构持续改善,服务贸易规模达1160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首次超过两成,达20.8%;一般贸易增速高于加工贸易增速29.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高于全市出口增速9.8个百分点。外贸新兴业态发展壮大,跨境电子商务成交额320亿美元,增长88%。“走出去”步伐加快,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增长28.9%,达到51.3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为48.2%;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金额增长50.2%,达到190.4亿美元,占全国地方企业总量的16.5%。

  (四)民生事业全面发展。九类重点民生领域市区财政支出2373.5亿元,增长63.2%。12项重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259亿元,为年度计划目标的130%。118项民生实事完成116项,其余2项正在抓紧推进。6700件民生微实事全部完成。新一轮特区一体化三年实施计划全面完成,原特区外城市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改善,新增就业人员超过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4%,低于控制目标0.66个百分点;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76万套、竣工2.13万套、供应2.14万套,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复亚护养院竣工投入使用,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家;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6万元,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控制在103%的预期目标以内。教育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等开工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设立,北理莫斯科大学获批筹建,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深圳)、华南理工大学-罗格斯大学创新学院(深圳)落户,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招收首批博士生。完成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中部等23所中小学新改扩建,新增普通高中学位5700个、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幼儿园学位2.25万个。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加快推进,引进49个高水平医学学科团队,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平湖医院、吉华医院、大鹏医院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增病床6400张。公共交通更加便捷,轨道交通7、9、11号线全线贯通,6、8、10号线等7个轨道交通三期及三期调整项目开工建设,在建线路总长211公里。福田地下轨道交通枢纽建成使用,厦深铁路坪山快捷线开通,龙大高速深圳段及南光、盐排、盐坝等高速公路取消收费,深中通道深圳侧连接线、坂银通道、南坪三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打通37条断头路。拆除二线关口,实施16个二线关口交通优化工程。新增优化113条公交线路,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6.1%。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深圳艺术学校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第四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第十一届文博会交易额创历史新高。WTA和ATP网球深圳公开赛、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中国杯帆船赛等高端赛事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成功引进CBA马可波罗篮球俱乐部、八一女排等高水平职业球队。东角头油气库、清水河油气站全面关停,完成219个内涝点整治,八类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12.1%,重点品种食品监测合格率、药品评价性抽样合格率分别达97.8%和100%。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低碳发展取得新成绩,深圳国际低碳城入选首批国家低碳城(镇)试点,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正式运作,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低碳城论坛,绿色建筑总面积达3303万平方米,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面积1136万平方米,均居全国首位。空气质量继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为29.8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低3.8微克/立方米,为副省级以上城市最优水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深入开展,推广使用国V车用柴油,全市黄标车基本淘汰。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大,全年新建1.5万个以上充电桩,是此前总量的5 倍;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达3.8万辆。治水提质工作提速,河流水质趋于好转,茅洲河界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完成深圳湾水域14个排污口整治,新建成污水管网335公里、新开工724公里。绿化美化工程加快推进,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开工建设,新建改造提升公园65个。

  (六)改革开放系统推进。出台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近期重点工作方案和2015年改革计划,全面完成44项改革任务。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编制公布32家市直部门、10个区(新区)权责清单,取消转移下放市级行政职权192项。出台实施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完成龙华新区街道分设。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率先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和企业简易注销等三项改革,全市商事主体累计突破214万户,居全国首位。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天健、特发信息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开展。管道天然气、自来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实现全市工商业用电同价。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改革继续深化。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运作,出台建设实施方案,31项改革创新成果纳入广东自贸区首批创新经验,注册企业累计达7.4万家,跨境人民币贷款累计备案金额突破1300亿元。珠三角“九年大跨越”行动计划顺利推进,获珠三角规划纲要2014年度考核第一名。深莞惠与河源、汕尾“3+2”经济圈发展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出台,合作区开发建设全面加速。深喀合作深入推进,对口支援西藏、贵州、四川以及省内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加以应对:一是新常态下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外部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城市新增建设用地不足,传统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发展尚不能充分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求。二是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矛盾相互交织,违法建筑量大面广,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与布局不均并存,原特区内外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水平差距依然较大。三是城市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安全建设和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不足,应急响应和处置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四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任务艰巨,部分河段海湾污染严重、污水管网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资源能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6年国内外发展环境

  国际环境。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略有回升,但难改不平衡的弱复苏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4%,比2015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一是美国经济继续复苏,就业市场恢复至金融危机以来最好水平,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但美国加息将对资金跨国流动及全球经济稳定复苏等产生多重影响。二是欧元区经济略有改善但仍困难重重,德国、法国等主要经济体低速增长,失业率居高不下、实质性经济结构改革难以推动等问题将影响其经济金融稳定。三是日本经济陷入低谷,出口疲弱、内需不振及库存调整持续拖累经济复苏,经济增长前景并不乐观。四是新兴经济体增长总体放缓,分化势头明显,俄罗斯、巴西等国经济将继续衰退。五是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达成一致、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提速,全球贸易格局加快重构。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地缘政治冲突未见缓和、新型恐怖主义加剧、难民危机在欧洲持续发酵等因素将影响全球经济稳定复苏。总体来看,2016年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我市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相对稳定。

  国内环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推进,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将有所提高,经济发展动能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部署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战略稳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全面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入开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市场需求巨大。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总的来看,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见效,将为我市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

  深圳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走有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成功实现新一轮转型升级,率先进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平稳可持续增长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保持新常态下中高速增长。一是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作用不断增强,未来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传统产业有序转型,新常态下质量型发展优势日益突出。二是信息经济快速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三是全面创新改革系统推进,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流法治城市建设加快,改革法治“双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四是特区、湾区、自贸区的叠加优势充分彰显,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加快推进,深莞惠与河源、汕尾“3+2”经济圈等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湾区经济集聚辐射功能持续增强,将为城市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圳城市管理治理年。做好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我市实现新常态下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作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对深圳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第六次党代会、六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创新驱动和质量引领,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整治城市安全隐患,统筹推进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主要目标

  按照上述工作要求,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市发展实际,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1.预期性指标

  ——本市生产总值增长8%-8.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

  ——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8%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

  2.约束性指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

  ——万元GDP水耗下降4%;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广东省下达目标。

  四、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更加注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释放发展的活力动力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相统一,进一步清理生产经营、社会事业准入、资格资质等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严控新设行政审批事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推进政府职能部门和各区(新区)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市区街道权责清单工作,编制实施专项领域责任清单。合理划分市区管理权限,加快“强区放权”改革,科学推进第五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事权划分调整,进一步完善市区权力与责任相适应,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行政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通过购买服务、授权委托等方式积极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事项。加强网上政府建设,加快建立统一的行政服务基础信息资源平台,强化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和并联办理机制。

  2.加快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分类推进国企改革,优化国资布局,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逐步放开具备充分市场竞争条件的商品或服务价格,完成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调整。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施商事登记制度后续改革,在继续放松管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着重解决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问题。

  3.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强化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统筹,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实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系列文件,增辟存量人口“居住+社保”入户渠道,提高户籍人口比重。加强户口登记管理,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与户口登记脱钩,推动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年,在册户籍人口达到405万人。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加快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加强基层协商民主,继续深入推进“织网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领域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积极建设“关爱之城”和“志愿者之城”,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2016年,新增注册志愿者5万人。

  4.建设一流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法定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推动重大改革、重要规划、重大项目等各项决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下移执法重心、减少执法层级,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健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加快推进行政决策、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等法治政府建设指标的细化落实。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快廉洁政府建设。

  (二)更加注重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1.高标准建设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全面落实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实施片区综合规划,加快前海蛇口自贸城、前海国际金融城、香港现代产业城、蛇口国际枢纽港“三城一港”建设,推动前海湾保税港区扩区,确保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年内开港运营。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深入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资产管理等业务,探索开展跨境投融资创新账户试点,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示范区功能。积极推动深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继续实施深港合作“万千百十”工程,促进深港服务要素便捷流动,建设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2016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60亿元,注册和引进企业累计突破10万家。

  2.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出台并落实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库,深层次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打造综合经贸促进平台,实施拓展新兴市场、开拓“一带一路”市场专项计划,推动中国(深圳)-印尼电子产业园区等对外合作园区建设。2016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额超过5000亿元。积极构建沿线战略支点体系,鼓励优势企业参与亚欧信息高速公路、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亚太信息互联设施和沿线国家重要港口建设。积极搭建各类人文交流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文化、旅游、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合作,办好巴布亚新几内亚深圳产品展销中心、中国(深圳)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积极拓展与喀什、双鸭山等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合作,加快推进喀什深圳城、喀什深圳产业园等建设。

  3.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落实CEPA、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促进湾区内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协同发展、资源高效配置,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努力提升合作层级,加强与香港在金融和专业服务、科技文化、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快莲塘/香园围口岸、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段等跨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港深西部快速轨道前期工作。深化深澳合作,共同拓展葡语国家市场。统筹推进大通关建设,在湾区内实施更加便利的贸易、投资和物流政策,积极推动深港澳游艇自由行。

  4.深化区域合作发展。强化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大力推动对外战略性通道建设,推动赣深客专开工,加快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规划建设。推进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建设,加快深汕合作区发展,建设若干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推动深圳轨道交通与东莞、惠州衔接。深化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其他战略区域合作,积极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海峡西岸经济带建设,强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拓展开辟更广阔发展空间。坚持民生、经济、智力帮扶“三位一体”,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贵州等地区和省内对口帮扶“双到”等工作,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三)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1.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升创新载体研究创新水平,推进未来网络实验室和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完善以研究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基础的创新载体评价扶持体系。鼓励各类主体创办新型科研机构,支持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建设产学研基地,加快发展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园区。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发行1亿元科技创新券,稳步推动财政投入重大科研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向社会开放。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09%,新增和提升创新载体100家以上。

  2.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前沿技术攻关“登峰计划”,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建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信息通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突破掌握一批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深入开展“深圳标准”建设,加快组建一批产业标准联盟。2016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0%,组织实施290项国家、省、市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过6000家。

  3.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积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制定实施建设国际一流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及配套政策。加快构建普惠型创新支持政策体系,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探索试行创新产品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鼓励推广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申请的政策扶持,加大对新形态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和虚拟资产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金融对创新的助推作用,建立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设立政府引导创客基金,支持创新型企业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促进技术类和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交易。

  4.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条例。加快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继续实施“孔雀计划”,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多渠道培养一批各级各类技能人才。完善人才安居和生活补贴政策,探索推进人才评价市场化,推动人才举荐和评价制度改革,健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和研究课题经费中工资福利性及劳务支出比例。年内引进20个以上高层次创新团队和5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新增12万以上技能人才。

  5.大力推进开放式创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加快一批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建设,支持国际科技组织、科研机构、跨国企业来深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办好第十八届高交会,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展会。继续深化“深港创新圈”建设,加快前海青年梦工场等两地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落实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和行动计划,办好第二届“深圳国际创客周”,继续举办创客大赛和创客马拉松等系列活动,加快推进海峡两岸创客创业基地、智能硬件创客营等项目建设。2016年,新增创客空间50个、创客服务平台10个。

  (四)更加注重供给侧发力,着力打造信息经济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1.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落实“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光纤入户,年内全面完成城域网IPv6升级改造。加快4G网络规模建设和深度覆盖,开展网络提速和降费行动。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基础软硬件产品、专用安全产品、应急通信装备的可控水平。2016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9%,全市重要公益性公共场所免费WLAN网络全覆盖,光纤入户率达到80%,全面实现“百兆到户,千兆到企,百米光接入”。

  2.促进“互联网+”行业发展。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个性制造、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新模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重点突破工业软件、高端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围绕机器人、电子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坂雪岗科技城等3个省市共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围绕“互联网+金融”等12个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专项,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与广泛应用。

  3.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加快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优化新兴产业项目扶持机制,组织实施若干批次专项资金扶持计划,支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开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在高端医学影像、基因测序、新能源汽车、北斗卫星应用、石墨烯、集成电路、OLED产品、3D和柔性显示、数字内容等领域推进实施一批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推动中兴通讯新一代信息通信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加快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技术攻关,积极对接国家新型健康技术惠民、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推进生命信息、健康管理、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航空电子、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领域发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军民通用技术的研发应用,推进先进技术和产品军民共用。中国储能大厦等项目年内竣工,开工建设迅雷大厦、中科院育成总部基地等项目,加快百度国际总部及研发中心、腾讯滨海大厦、中电长城大厦等项目建设。2016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3%。

  4.提升金融业发展能级。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做大做强,引导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创新发展,积极推动“深港通”开通。加强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创新,探索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试点,重点培育和发展再保险市场。加速银行业务转型发展,推动扩大商业银行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加强金融改革创新,拓宽境内外债券融资渠道,鼓励互联网企业发展消费金融、汽车金融、金融租赁等新兴业态,支持微众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健全金融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监测系统和新金融清算所,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规范发展P2P、众筹融资等,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加快平安金融中心、中信金融中心等项目建设,年内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大厦、中信银行大厦、中国人寿大厦等竣工。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左右,新增法人金融机构15家以上。

  5.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强化世界级海港枢纽地位,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班轮航线,积极推进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大铲湾港区二期集装箱码头、南山港区妈湾作业区海星码头改造、铜鼓航道拓宽疏浚工程等项目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国家航空枢纽机场,推进深圳机场扩建工程,新开通国际航线5条。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兴物流业态,加快笋岗-清水河、平湖等传统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促进深圳保税区域物流基地高端集聚,提升物流服务现代化水平。2016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2500万标箱左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100万人次,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10%以上。

  6.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创意设计、数字出版、影视制作、版权投资交易等新兴业态发展,促进影视演艺、主题公园、高端工艺美术品、包装印刷、动漫游戏等优势文化产品出口。深圳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动漫大厦等项目年内竣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深圳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出版发行集团等国有文化集团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办好第十二届文博会,做大做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平台,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7.加快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瞄准产业价值链高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大力促进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快国际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建设。提升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业水平。贴近市民消费需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转变。大力发展高端商贸会展服务,实施新一轮商业网点规划,启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提升旅游业发展能级,力争创建国家邮轮游艇旅游发展(深圳蛇口)实验区。出台实施《家政服务企业诚信经营准则》,推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化发展。2016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69.5%左右。

  8.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装备,普及现代化制造模式。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推动黄金珠宝、服装、钟表等优势传统产业向时尚化、国际化发展。推进建筑工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强化产业能耗、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9.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高水平开发建设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等15个重点区域,年度投资超过680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优质项目落户。加快福田保税区、高新区北区升级改造,实现盐田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推动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加快旧工业区改造,原则上一律采取“工改工”方式。

  10.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出台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力争全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达到10家左右。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减低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单位缴付比例,将工伤保险参保单位的基准费率阶段性下调50%。清理非国家法定的企业各类保证金,凡能取消的一律取消,需要保留的探索推行保证金浮动调整和收益企业分成,严禁设立新名目的保证金。加大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和供应力度,安排4亿元资金支持创新型产业用房筹集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快推进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制度、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改革,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成本,研究建立面向鼓励发展类产业领域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更加注重内外需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增长后劲

  1.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着力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投资质量,加快盘活历年财政结转资金,完善项目动态跟踪和计划滚动调整机制。严格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办法和验收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逐步提高项目工程结算率和竣工决算率。2016年,社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持在80%以上。

  2.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强化重大项目带动支撑作用,加快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前期工作充分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提高分级协调效率,推动重大项目早日落地。2016年,重大项目计划共安排519个项目,其中建设项目289个,总投资102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81亿元;前期项目230个,总投资7470亿元。

  3.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围绕商业、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旅游休闲、文体教育等领域,组织实施若干消费新热点培育工程。规划建设若干世界级特色商街、商圈,加快蔡屋围、东门、人民南等罗湖“金三角”国际商业中心改造升级,支持华强北片区打造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和服务为特色的国际商贸圈。加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鼓励各类专业品牌企业、传统批发市场、主要商业街区自建完善网络营销渠道,建立线上线下协同的电子商务营销体系。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万亿元。

  4.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加快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内外贸业务重组整合,引导企业建立内销网络,创建内销品牌。采取政府组团、资助参展等形式,支持企业参加国内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展会。鼓励企业利用“深商e天下”等平台开展网络销售,争取更多国内市场份额。2016年,工业产品内销比重保持在54%左右。

  5.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鼓励以融资租赁等方式进口飞机、船舶、海洋工程等大型成套设备,加快推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深入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推动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构建深港跨境电商生态圈,加快前海(香港)全球商品购物中心、招商局(蛇口)进口消费品直销中心等建设,推动精茂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加快发展。2016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为21%左右,跨境电子商务成交额增长20%以上。

  (六)更加注重城市管理治理,提升城市安全和现代化水平

  1.打造更加安全的城市人居环境。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强化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新设立150亿元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资金,建立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全力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标准,针对余泥渣土受纳场、原“二线”插花地、垃圾填埋场、危险边坡、地面坍塌、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火灾、危险品和易燃易爆品、特种设备、学校安全等重点地域和领域,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不间断巡查,建立问题台账,抓好整改落实。加快红花岭其他危险品仓储区、横岗南民爆仓库等项目建设,启动12个地面坍塌隐患治理项目,完成102个内涝点和45处危险性中等以上的斜坡类地质灾害隐患整治。增强国防动员和应急救灾处置能力,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水平,强化粮食等战略物资储备能力。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市民群众安全感。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完善安全追溯验证体系,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2016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0%,万人八类刑事案件立案数控制在3.5宗以内,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覆盖率达到7批次/千人,药品评价性抽样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加速特区一体化进程。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强化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推进光明新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加快龙岗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开展特区一体化五年攻坚行动,把更多的资源、财力向原特区外倾斜,全市新建高中、大学、大型医院和文体场馆原则上均布局于原特区外。2016年,市本级财政投向原特区外及一体化项目的投资占全市比重达到80%。加大促进特区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坪盐通道、坂银通道等项目建设。实施西优中强东进战略,推动重大项目和产业资源向东部倾斜,强化中心城区功能,提升西部发展能级,加快实现区域协同、均衡发展。

  3.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推动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释放更多城市土地空间,加强产业、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的用地保障。加大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力度,用好用足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政策,扩大土地整备利益统筹试点范围。完善土地监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严查严控违法建设“1+2”文件,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筑,以拆促停、疏堵结合、分类处理,确保实现“零增量”、“减存量”。落实征地返还用地三年实施计划。坚持科学用海,有序推进围填海,加快发展海洋经济、邮轮经济,推进海洋强市建设。充分开发利用低空空间,推进通用航空发展,加快南头直升机场搬迁。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强化对地下空间利用的规范化管理。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结合重点区域开发、轨道交通建设、城市更新、道路改造等,在有条件的区域配套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016年,整备释放土地11平方公里,更新供应土地2.2平方公里。

  4.建设更加便捷的城市交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7、9、11号线建成投入运营,加快推进轨道交通6、8、10号线及七段延长线、龙华有轨电车示范线和梅观高速及107国道市政化改造、外环高速等项目规划建设。着力整治交通拥堵,启动滨海沙河西立交、滨河新秀立交、罗芳立交等交通节点改造,开展南山科技园、福田中心区等片区交通整治,全面完成二线关口交通综合改善工程,打通科苑大道等41条断头路。加快国际水准公交都市建设,完善福田高铁枢纽站、福田保税区及新开通地铁线路公交接驳等配套公交服务,新增优化公交线路65条以上。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完善路边停车收费管理信息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推进驾驶人自学直考试点,加快机动车驾驶员训练考场建设。2016年,每平方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0.14公里,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6.5%。

  5.构建多元化的能源资源保障体系。着力增强能源保障能力,推动迭福LNG接收站、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库、国家成品油储备深圳油库、樟坑径液化石油气基地、500千伏现代站、抽水蓄能电站等重点能源工程建设,新建市政燃气管道110公里,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达到173万户。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建成公明水库,加快清林径引水调蓄、铜锣径水库扩建等重大水源工程建设。加大用户供水设施改造力度,新开工100个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新增50个优质饮用水达标小区。

  (七)更加注重共享发展,不断增进市民群众福祉

  1.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力度。着眼于城市长远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市区联动、协同推进12项重大民生工程,完成年度投资300亿元。办好116项年度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一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安排年度资金10亿元,在消除安全隐患、社区环境整治、文化体育娱乐、居民生活关爱等领域全面推广实施民生微实事。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居住证为载体,构建权责对等、梯度赋权的多层次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动态优化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及标准。

  2.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智慧化水平。强化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推进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加快建设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互联网+医疗创新工程建设,推进卫生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工作,推广健康咨询、预约、诊疗、办理入院等全流程在线服务。大力促进社会保障业务各级机构、平台和网点互联互通,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护理机构等网络互联、信息互动的服务机制,实现15项事项一站式办理、50项事项同城通办、30项事项就近办理、40项事项网上办理。

  3.发展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城市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特色学科,推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大学西丽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建设,力争年内北理莫斯科大学正式设立。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保障中小学学位供给,新改扩建中小学学校30所。加快市第八、十、十一、十二高级中学等项目规划建设,年内建成市第九高级中学。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规模和覆盖面,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58%。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支持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制度,加快推进深圳第二特殊教育学校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和特色中职教育,减免中等职业院校全日制学生学费,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快推动深圳技术大学筹建工作。2016年,新增普通高中学位3900个,义务教育学位2.7万个,幼儿园学位2万个。

  4.推进健康深圳建设。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加快集聚海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全年引入10个以上高水平医学学科团队。加快重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迁址新建工程等项目,推进中山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医院、平湖医院、健宁医院等项目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逐步形成分工协作、分级转诊、结果互认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实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动新建公立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进医院管理团队职业化建设。增加医疗资源供给,鼓励社会资本兴办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及发展健康体检、康复护理、心理咨询、医学检验检查等健康服务业。2016年,新增病床3000张、医生1200人。

  5.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推动规模以上企业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完善失业调查和全社会从业人员工资收入统计制度。2016年,新增就业8万人。

  6.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市养老护理院、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址)一期竣工。落实国家和省养老保险政策,完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社会福利事业,做好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工作。完善“分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利用棚户区改造政策推进保障房建设,探索实施跨城际的“产业+保障房”新模式,扩大人才安居政策覆盖范围,积极推动保障房内部流转、封闭运作,推进原“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加快石岩(福田)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建设。2016年,开工和筹集保障性住房6万套以上、竣工5万套、供应4万套。

  7.加快文体事业发展。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结合城市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精神,树立特区良好形象,增强城市凝聚力。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办好深圳读书月、创意十二月、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市民文化大讲堂等品牌文化活动,力争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开馆运营,加快推进深圳书城龙岗城、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调剂书库等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办好中国杯帆船赛、WTA和ATP网球深圳公开赛、深圳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2016年,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9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65万册。

  (八)        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推进美丽深圳建设

  1.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大气质量预报预警监测系统,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确保PM2.5年均浓度保持较低水平。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实施机动车国V排放标准,自7月1日起永久限行黄标车。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公交大巴电动化率提高到70%,推进出租车、港口物流交通运输车辆电动化。加快建设绿色港口,提高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或转用低硫燃油的比例。提升电厂排放标准,加快推进污染燃料锅炉清洁能源改造。

  2.着力推进治水提质行动。加快恢复河道生态平衡,完成茅洲河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主体工程、后海湾污水截排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深圳湾、坪山河、深圳河等河流海湾的综合整治。加快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和提标改造,开工建设沙井污水处理厂二期,福田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19.5万立方米/天。推动污水支管网建设提速,全年新建成污水管网1000公里。强化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河口海湾污染整治,实施总氮排放总量控制。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推广透水铺装和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3.积极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推动低碳试点示范工程,开展低碳企业、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加快完善低碳发展统计、核算制度,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高水平建设国际低碳城,出台推进国家低碳城(镇)试点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等项目建设,争创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区。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推进碳交易区域合作。严格实施企业能耗、碳排放、环境影响等准入标准,制定重点行业碳排放控制目标和行动方案,推动传统产业低碳转型。

  4.大力促进节能和循环发展。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光明高新区、坪山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加快推进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东部环保电厂和妈湾城市能源生态园等项目建设。推进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提升生活固体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的利用和处置能力。2016年,危险废物全部实现处置利用,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动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系统的节能改造,新增绿色建筑面积800万平方米。

  5.着力提高绿化水平。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中心目标,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加快深圳东部湾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鹏新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营造凌空风景线。加快推进三洲田森林公园、光明森林公园、松子坑森林公园等建设,构建自然公园、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2016年,新建改造提升公园50个,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8%。

  五、组织实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项目标任务按照部门职能分工由主管部门负责落实,涉及多部门配合联动的,由主要负责部门牵头组织落实。各责任单位根据目标任务要求,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量化到具体岗位和人员,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二)严格考核通报。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工作,定期检查、通报计划执行情况。各责任单位加强自查自评,定期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报送计划执行进度。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分享到:
分享到: